本報訊(記者 徐媛 實習生 徐暉)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研究生再無“公費”一說,全部實行自費。一些大學生近日得知此消息后,有的打消了考研的念頭,有的學生算了一筆經濟賬后,決定放棄保研,選擇努力一戰考取名校。
認識誤區:新規抬高窮孩子讀研門檻
真相:研究生獎助力度同時加大
目前我國研究生分為計劃招生、自籌經費、委托培養等多種方式。其中,國家計劃招生占主體,也被稱為“公費生”,這部分學生由國家下撥培養費,免收學費,并且每月還有基本生活費。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全日制學術學位研究生收費標準現階段原則上為碩士生每年不超過8000元、博士生不超過1萬元。
面對研究生學費制度改革,一些業界人士認為早該推行。因為完全的公費,并不利于激發研究生的“研究潛能”,而且研究生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收取學費理所當然。
而不同的聲音表示,新規無形中抬高了窮孩子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門檻。有教授表示,其實,這是沒有全面解讀新政。因為,研究生獎助政策也同時進行改革,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將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調整為國家助學金,每年資助標準博士生不低于1萬元、碩士生不低于6000元;同時,設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崗位津貼資助力度。
鯰魚效應:收費可盤活研究生教育
建議:學校應出臺全面的獎學金政策
湖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李靜芳得知此消息后,經過思考決定放棄保研,而選擇自己去考。她對記者說:“我現在努力的目標是武漢大學的研究生,但是以目前的成績排名來看,只能保上武大的專業型研究生,如果學費自費,對我家而言是一筆較大的開支,還不如奮斗一年,去考學術型研究生。因為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費比專業型研究生學費低,獎學金覆蓋率較高,獎項也多,完全可以減輕學費壓力!
著名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對此表示,在正常的辦學制度和環境中,研究生收費改革,是可以提高辦學質量的。獎學金機制完全可以產生鯰魚效應,盤活研究生教育。學校根據學生的求學情況,動態評定獎學金,能激勵學生努力求學,而不是在學校里“混日子”,這能形成學生強,學校更強的良性循環。所有學生都納入收費范疇后,需要注意的是獎學金的覆蓋面有多大,如果過少,則會增加學生的學費壓力。目前,在已實行該政策的學校中,很多都出臺了較為全面的獎學金政策。 |
高舉團旗跟黨走 砥礪奮進新征程 ——郵儲銀
興仁人保財險積極開展保險宣傳活動 助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