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潘鳳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在北京接受表彰。 疫情發生,在安龍縣普坪鎮魯溝塘居民委員會蒼蒼莽莽的苗嶺高山上,有14個稀稀落落的苗族山寨,一條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穿越盤旋大山之間,小道上常常遇到一位穿著白大褂的漂亮苗家女醫生穿梭鄉間,她一支溫度計、一個口罩、一份體溫檢測臺賬就是她的戰疫“武器”。 今年大年初一至今,她沒有好好睡一個安穩覺,沒休息過一天,山頭寨口、疫情防控宣傳服務站、從疫情重點地區回鄉人群的疫情監測防控,就是她的中心工作。 21年來,在大山中,她無論天晴下雨,白天還是夜晚,十年如一日,用美麗的青春年華和辛勤的汗水為苗胞救死扶傷,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奉獻之歌,她就是全國勞動模范、貴州省勞動模范、貴州省人大代表、安龍縣普坪鎮魯溝塘居委會衛生室女醫生潘鳳。 疫情防控“守門人” “有人在家嗎?我是居委會衛生室的醫生,負責包保你家!薄奥犝f你們是武漢回來探親的,我們要上門給你們量體溫!2020年元月26日,潘鳳到魯溝塘居委會后街組敲開了楊某麗家大門。 23歲的苗族青年楊某麗系外嫁湖北潛江,今年元月中旬,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他們一家三口回到魯溝塘外婆家,她家的到來被寨鄰冷落,沒人敢接近他們,潘鳳卻成逆行者,敲開了楊某麗家的門,幫他們一家測量體溫,上報數據,宣傳疫情防控政策。 在武漢大學讀書的魯溝塘居委會青年李某愛,從元月14日回家后,因疫情形勢嚴峻,受心理壓力影響,一直覺得自己胸悶,嚇得寨子里的群眾恐慌。1月26日,潘鳳知道后,立即趕到她家給她作檢查、消毒,并安慰她,給她做心理輔導,給群眾作宣傳,采取讓她與家人隔離等措施。 生于斯、長于斯。面對疫情,潘鳳每天逆行而上,帶領4名居委會回鄉醫科大學生等組成的“醫療小分隊”,日夜奔走在鄉間小路上,用傾情的醫療服務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堅固防線,發誓堅守鄉村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面對全縣疫情最嚴峻2月至3月,每天早晨,潘鳳和她的“醫療服務小分隊”就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入戶給村民測體溫、發放預防感冒之類的藥、教村民基本的防護知識、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這些事情都是潘鳳那段時間的必備功課。 楊建是魯溝塘居委會的返鄉大學生,她自小就聽說過潘鳳的故事,疫情當前,她也希望能像潘鳳一樣,為家鄉盡一份力。于是,她主動要求加入潘鳳的“醫療服務小分隊”。 魯溝塘居委會共14組787戶4425人,65%以上是苗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潘鳳先后為群眾測體溫測量2000多人,免費發放口罩200多個,宣傳疫情防控常識1500多人(次),指導4名志愿者與村干部編成4個義務醫療服務小分隊夜以繼日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她是群眾的“健康保護神”,是苗嶺山上的村門寨口“守門人”,是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衛生戰士”。 青春留在苗嶺高山 潘鳳出生在安龍縣普坪鎮戈塘村,該村距普坪鎮政府30余公里,也是一個邊遠的苗族村寨,海拔1430余米,整個村子地處半山腰上,潘鳳就生在該村青杠林苗寨。 潘鳳生長在邊遠的苗族家庭,1995年9月考入黔西南州衛!懊褡遽t士專業”。在校三年,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她學習很刻苦,畢業時在全級300多名畢業生中,學校推薦3名學生到遵義醫學院深造,她被學校選中。 當她正要到學院報名時,卻接到母親病危的電話和4000元入學費的通知,她被嚇退了,只好回家;氐郊议T口時,母親還沒等到她學成歸來為母親治病就離開了人世!澳赣H得不到好的治療,就給鄉親治病吧,需要我的人更多!迸锁P化悲痛為力量,自我安慰地說。辦完喪事,她選擇到不收費的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婦產科進修。 進修后,當許多同學紛紛選擇留在城里時,她卻義無反顧地回到戈塘村,一心要當鄉村醫生。 創業之初很艱辛,沒房,沒錢,沒資助,怎么辦,她只好白手起家,開始在戈塘村租用民房辦村衛生室。方圓二三十里,全村就她一個學醫的。1999年2月24日上午,衛生室未開張就接到八坎組的苗族婦女楊大團丈夫的緊急求救,說妻子生孩子胎盤粘連,剝離不開,生命垂危。 潘鳳剛進楊家,就看見楊大團的家人準備用石磨壓產婦肚子擠壓胎盤,并用扁擔繞著臍帶準備用力的樣子,把潘鳳嚇蒙了,第一次接生就見這架勢,馬上叫大家“住手”,她開始用手慢慢剝離,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折騰,終于完成了她人生第一次接生。 1999年6月21日,是她村衛生室開業當天就接到她一生難忘的出診。當天中午,氣溫高達31度,炎熱無比,可相鄰海子鄉堡堡村石丫口組的湛國友卻一路小跑趕到她的衛生室,要求她趕快幫其妻接生,潘鳳顧不著大家前來道賀,跟著湛國友連走帶跑,跑了兩個多小時,左轉右拐,爬了數不清的大山,以為要到他家時,卻被帶到半山腰上的一個山凹里,沒有房子沒有人,她被嚇得全身發麻:“上當受騙了,哪有在山上生孩子的! 正在不知所措時,湛國友猜出她的心思,忙說:“妹妹,別怕,我怕你不來,所以一直沒敢講在山上!痹瓉,湛國友帶妻子羅國菊在山上干活,妻子突然提前臨產。一個未結婚的姑娘,在產婦痛哭得死去活來的山野,怎么辦,生命至上,只好當著男人的面接生一個小生命,而她唯一的助手只有湛國友。 “村民見到我就把我當神,可我每次接生都很害怕,怕出意外。每當遇到上門要求接生的,我都以設備不齊、人手不夠、風險大等為由要求其家屬送縣鄉醫院,但產婦總是臨近生產家屬才上門,送都來不及,不接,良心過意不去,接,風險很大!闭f起當年接生,雖然先后接生1200余次從未有過散失,但潘鳳還是心有余悸地說。 愛心獻給貧困群眾 說起潘鳳,方圓十里的群眾無不稱贊的,都說她是苗鄉的救命大恩人,大好人。70多歲的苗族老太王發珍,一字不識,靠撿垃圾為生,但潘鳳沒一點嫌棄她,每次到她的衛生室,王老太都只要五角錢的去痛片,可潘鳳每次都要給老人檢查,要么高燒,要么胃病,去痛片不但治不好有時還對老人的胃起反作用,因此,每次潘鳳都是對癥下藥,沒按老人“要求”去做?擅看伍_的藥都是幾元到幾十元,老人先后到她的衛生室20余次,可收到她的錢總共不到5元。 2017年10月,安龍縣普坪鎮魯溝塘村后街組58歲的楊忠芬患腦梗塞無法走動,老公去世,兒子患有夜盲癥,潘鳳知道后堅持一周兩次免費接送楊忠芬去針灸,治療了兩個多月才把楊忠芬的病治好。 2018年3月14日晚,普坪鎮戈塘村牛坪子組77歲的孤寡老人潘國方摔傷臥床,潘鳳連夜趕到他家中醫治。當潘鳳看到老人家中特別困難后,經常帶上一些補品探望老人。一周后,潘國方老人才勉強能起身活動。 從2016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后,潘鳳的任務更重了,她積極利用任貴州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撰寫議案,爭取國家公路建設項目資金2813.56萬元,修建安龍縣普坪鎮戈塘至大壩通鄉縣級四級公路全長15.92公里,帶動40多戶貧困戶發展經果林種植400余畝……在醫療健康精準扶貧工作中,她對全村35歲至65歲農村婦女(貧困戶)進行宮頸癌篩查,2019年實現家庭醫師簽約醫療服務116戶502人,免費服務患者3000人(次)。 潘鳳常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讓更多的人關注關心困難病人,于是她經常抽時間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2018年5月23日,在她的多方努力下,爭取到恒金中醫堂在安龍縣醫院發起“公益萬里行”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她邀請到著名針灸專家郭相華教授親臨現場為聾啞患者和中風偏癱及疑難雜癥患者施針,當天并爭取到恒金中醫堂捐獻10萬元的關愛款用于困難病人。 潘鳳做好人好事例子舉不勝舉,談到她,村里的群眾都會伸出大拇指,夸她是戈塘村的好大姐、好媳婦、好醫生,都會甜甜地叫她“鳳阿姨”“鳳姐姐”。 2018年8月,國家大力實施脫貧攻堅,戈塘村貧困群眾得到國家易地扶貧搬遷進城,還有部分村民外出務工,潘鳳的衛生室只好隨著人口的遷移搬遷到相鄰的魯溝塘居委會衛生室,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 21年來,潘鳳走遍方圓二三十里的戈塘、魯溝塘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因村衛生室地處海子、灑雨和戈塘三個鄉鎮交界的苗族地區,不僅服務了普坪鎮戈塘村和魯溝塘村1萬多群眾,還輻射了普坪鎮免補、牙皂、平洋、岔河、大壩5個村,海子鄉堡堡村,灑雨鎮堵瓦村,共8個村兩萬多群眾,其中苗族群眾12000余人,平均每天到衛生室就診的群眾30人左右,先后接診20萬余人(次),走村串戶出診防疫2萬余人(次)。 她因此入選2013年“貴州省十大最美鄉村醫生”,2014年榮獲第九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貴州省最美家庭”稱號、黔西南州“最美家庭”榮譽稱號,2015年榮獲“貴州省勞動模范”“全國最美婦幼天使”稱號,2016年榮登“貴州好人榜”、榮獲“貴州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當選安龍縣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2018年當選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20年11月24日進京接受“全國勞動模范”頒獎。 潘鳳一個藥箱一背就是一生,一座山一守就是20余載。她,越千座山,行萬里路,跨過千溝萬壑,歷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家萬戶。她,對鄉親至親至愛,對患者不離不棄;她,就是大山里的“白衣天使”、苗嶺山上的“健康保護神”。 |
高舉團旗跟黨走 砥礪奮進新征程 ——郵儲銀
興仁人保財險積極開展保險宣傳活動 助力保